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1月, 2012的文章

Linux 桌面環境

當我們啟動電腦進入作業系統後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啟動畫面,接著會來到登入管理畫面,請用戶輸入帳號密碼,驗證無誤後便會登入你的桌面環境。 為什麼要稱作桌面環境呢?因為起先電腦的使用環境即是仿效日常工作時所用的「桌面」,桌面上可以擺放常用或想處理的東西,像是常用的程式、想工作的文件等。為了方便工作,也設計了可以隨時切換程式的工作列。另外還有通知系統狀態,或是程式狀態的系統匣,程式們會縮成小圖示擺放其中,平時隱藏起來,等候使用者有空時點按取得訊息或處理。 桌面環境除了具備基本的視窗管理功能、基本介面操作之外,還提供各種易用程式方便使用者工作,例如檔案瀏覽器、文字處理器、圖片檢視器、音樂播放器、網頁瀏覽器、郵件閱讀器、行事曆... 等,幾乎已可應付日常生活之用。 但近來桌面環境的典範已開始移轉,各家桌面環境的設計者與開發者大多重新思索桌面環境的未來,試圖重新定義桌面環境的使用體驗。當然,有人思想前衛,也有人想維持穩定,還有人試著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。 GNOME GNOME 全名 GNU Network Object Model Environment,GNU 網路物件模型環境。GNOME 3 的設計相當新穎,頗有向平板靠攏的意味,但在一般電腦上使用仍又不失易用性與可用性。 GNOME 3 的設計大量參考各種常見的使用介面,因此能從中學習經典與精良之處,並開創出自己的路來。GNOME 3 以專注眼前不干擾工作、輕鬆概覽系統發生的大小事為理念,設計出獨具的 GNOME Shell 操作方式。平時畫面上方有一道橫列,正中央是目前的日期時間,點按下去可以看到最近的行事曆,而行事曆和 GNOME 中 evolution 程式的行事曆相整合,最右方是各式常駐程式圖示,像是輸入法、無障礙輔助科技、音量、藍牙、網路、使用者選單等,方便使用者更動相關設定。此外,所有與通知相關的功能皆整合在畫面右下方的熱角中,像是 empathy 即時通訊程式中從其他人傳來的訊息、可卸除裝置的插入提示、Rythmbox 的播放提示等,平時隱藏起來,只在事件發生時才彈出提示一段時間,若之後想再觀看訊息,只要讓滑鼠游標向右下方的熱角撞擊,就能快速一覽系統通知。 使用者選單也與 GNOME 中的 empathy 即時通訊程式相整合,可以設定是否上線;而也可設定是否彈出顯示 GNOME 的任...

Linux 作業系統

什麼是作業系統 (Operating System,簡稱 OS)?作業系統是一套讓使用者可以在其提供的軟體上作業,並操控、協調下層的硬體完成作業的一整套系統。 以市面販賣的品牌電腦來說,常見的作業系統為 Windows;可自由取用並支援眾多處理器架構的作業系統,則有 Linux;蘋果電腦販售的 Mac 系列電腦作業系統為 MacOS X。至於手機作業系統,許多廠商採用 Google 主導開發的 Android;蘋果電腦推出的 iPhone 則採用自家研發的 iOS;部份廠商也開始使用 Windows 開發的 Windows Phone 作業系統。 Linux 很久很久以前,還是笨重大型主機的年代,一臺電腦主機大約體積可佔滿整間學校的教室,雖然價格高昂但提供的運算能力還不及現在的智慧型手機,一般學生需提出申請才能使用,並且透過一臺較小型的終端機 (具備螢幕、鍵盤與連線系統) 連線到大型主機才能使用其資源,這時的主流作業系統為 Unix,需要使用者鍵入指令,系統才會給予對應的回應。 後來,相對便宜許多的個人電腦開始流行,Intel 開始生產個人電腦可使用的 386 晶片,其他相關設備也都陸續推出。荷蘭阿姆斯特丹的自由大學計算機科學系,有位安德魯.斯圖爾特.塔能鮑姆教授 (Prof. Andrew S. Tanenbaum) 設計出一套相容於 Unix 的小型作業系統 Minix,用於教學,並可在個人電腦上運行。 一位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學生,林納斯.托瓦茲 (Linus Torvalds) 對於 Minix 只能在教學上使用不夠滿意,因此展開自己的作業系統研究與設計,開創了 Linux 作業系統,在上面使用 GNU 設計的軟體,並發布於網路上供眾人自由使用、研究、改善。許多電腦愛好者得知消息後也想在自己電腦上使用,也幫忙修改、改善 Linux,並回報給林納斯,讓全世界的人都能一同享受更好用的 Linux。Linux 逐漸壯大,也變得越來越專業,不少商業公司甚至僱用員工協助開發,就連微軟這間販售 Windows 作業系統與 Office 軟體為主的公司,也都有為 Linux 貢獻程式代碼。 Linux 受到廣泛運用,從大型的超級電腦、企業用的伺服器,以及個人電腦,到小至你可能認為不算作業系統的車用資訊娛樂系統、家電控制系統上都看到的 Linux 的蹤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