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使用電腦等輔助設備是目前資訊時代下人人不可或缺的技能,但是在目前的社會與教育體制下,你真的能夠學習到該如何使用,或善用電腦嗎?還是你會的是怎麼操控某個軟體?這就好比廚師與學徒,一個能夠善用各種食材烹飪出美味且令人驚艷的佳餚;而另一個是只瞭解食材的工法,照著師父的指示處理食物。

一位會善用電腦的人,就像是一位廚師,他知道自己該怎麼利用眼前的食材,來烹調出讚不絕口的味道,讓品嚐到的人感到幸福美味;也就是知道該怎麼利用電腦這項工具,幫助自己達成想做的事情。電腦本身不是特別重要,重要的是我們想要傳達的訊息、紀錄的事情、分享的喜悅......等,這些才是我們使用電腦的目的。

一直以來,學校的電腦教育總是著重在如何使用 Microsoft Office。以我個人經驗而言,從國小直到大學,幾乎就是從教 MS Office 2000、2003,再到 2007 的進程。差異就只是在高等教育更強調 Excel 的函式用法;以及 PowerPoint 只有在國小時接受過幾堂課,反觀高中大學竟然沒有教的詭異現象。

但是 Microsoft Office 就是電腦世界的全觀嗎?我看不見得。網際網路、視聽、遊戲、行事曆、相片管理.....等,這些一般人平時可以取得資料、與人溝通、放鬆心情、管理時間的東西反而更舉足輕重。

我的國中電腦教育在這之中顯得相當特別,第一次上課時是一位臨時代課的電腦老師,上課時教我們怎麼使用搜尋引擎,以及怎麼參與 MSN 中的線上社群與即時通訊,這堂課無意間開拓了我的視野。之後正式的電腦老師更有趣了,他第一次上課時告訴了我們世界上除了 Windows 外還有其他作業系統的真相,並且打開主控電腦開啟 Turbo Linux 給我們看,四個獨立的桌面與企鵝,深刻的印象;接下來的授課則是教導 OpenOffice.org 的使用,以及 Mozilla Firebird、Composer 等。這段特殊的電腦教育,讓一直只知道 Windows、MS Office 的我,有了全新的思維,並且踏入電腦的自由與開放之道。

除了 Windows 與最近開始走紅的 Apple Mac 外,還有一個自由與開放的作業系統,它叫做 Linux。它的授權採 GPL2,這個授權模式與市面上眾多的專有商業軟體不同,它賦予使用者四項基本自由:
  1. 不論任何目的,皆可自由使用
  2. 自由研究程式如何運作,並且自由改寫 (能夠取得源碼是這項自由的前提)
  3. 可以自由地將它再散布出去,所以你可以幫助你的親朋好友
  4. 自由改善並釋出成果,讓他人可自由取用,這樣整個社群就能受益於你所作的修改
因此,只要你對它有興趣,你就能透過任何方式自由取得、使用。這對於社經地位較差的族群,以及對於沒有採用商業軟體需求的人來說,無異是一大福音。

但現實世界中,自由開放的作業系統、軟體從來沒有在以上族群中成為主流。或許是因為對於這些資訊的無知與錯誤的著作權觀念,又或許是他們周遭的環境限制了他們,他們有其他比起商業軟體更廉價的選擇,甚至是免費的選擇 (例如免付費的自由軟體、免費的專有軟體、盜版的專有軟體…等)。這些選擇一開始為他們帶來方便,時間一久也變成了習慣。直到那天,他們瞭解到比起著作權自己更應受到保護 (例如被抓到違法行為),於是帶著身上已被商業專有軟體束縛的枷鎖去掙錢,並且做出他們心中的「合法」選擇 (例如購買正版)。

此外,自由開放的文件格式也從來沒有在以上族群中成為主流。或許是他們從未聽聞 doc 以外的格式,又或許他們的教育與上司要求中,只知道 MS Office 這套專有辦公軟體。由於大眾多採用 doc 甚至 docx 作為文件格式,基於排版不會跑掉的理由讓這些族群紛紛成為 MS Office 的用戶。但反過來想,如果今天流通的是 odt 格式,人人可以自由下載或分享 LibreOffice / Apache OpenOffice 等辦公套裝軟體打開查看,而且永遠可以取得最新版本,不必隔幾年就為了要讀取新格式而被迫升級,這甚至可以節省分享過程中無意間造成的重大開銷。

因此,這些族群或甚至社會大眾,都值得有更好的選擇:自由與開放的作業系統、軟體與格式。

本系列會介紹如何使用電腦,主要以 Linux 作業系統與自由軟體為主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從 Aptana Studio 3 開始開發 Python

Aptana Studio 3 載點 請戳我 從這裡開始介紹  Standalone Version 版本的 Python 開發環境安裝法 如果使用 Eclipse Plug-in Version 這裡不提供 步驟一    安裝 Python 程式語言 載點 請戳我 這裡有 Python 2 跟 Python 3 請自行選擇安裝的版本 新舊版的語法格式有差  這裡介紹 Python 3 的安裝方法   我在這裡選擇用 Python 3.2.3 版 64 位元的版本  這裡選擇讓哪些使用者可以使用 Python Install for all users  所有使用者可以使用 Install just for me    只有自己可以使用  選擇安裝目錄 預設是在 C:\Python32\    *數字代表版本號  不同版本會不同  這裡可以選擇各種關方額外提供的工具 可以自由選擇 我在這裡不改變(全部安裝)  耐心的等待他跑完吧  不會太久 點選 Finish 完成安裝  耶~ Python 裝完了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使用官方的工具開發  <----不想看可以往下跳到 Aptana Studio 3 的開發環境設置     IDLE 為官方提供的 GUI (圖形化介面) 程式 Module Docs 一些腳本的說明 Python (command line) 命令列式的程式 Python Manuals 給學習者的教學文件 Uninstall Python 移除 Python  在這裡啟動IDLE 你在這裡可以簡易的使用 Python 的功能 你可以試試輸入 a=...

Go 語言學習之路(一)

1.Hello 世界 範例程式碼 package main import "fmt" func main() {     fmt.Println("Hello, 世界") } 每一個 Go 程式由 package 組成。 程式開始於 package main。 在這裡匯入 fmt ,我尋找不少資料,但是我沒看到有文章對於 fmt 的描述,所以我只好自己推測,我想應該是 format,歡迎知道的人提供一下。 fmt.Println 的意思是使用 fmt package 的 Println 函式,它代表著印出並且換行。 輸出結果 Hello, 世界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2. 匯入 範例程式碼 package main import (     "fmt"     "math" ) func main() {     fmt.Printf("Now you have %g problems.",         math.Nextafter(2, 3)) } 這個範例匯入了 package fmt 和 math ,這裡使用 { } 來做連用,用這個方法可以大量匯入package 而不用一行一行匯入 package。 輸出結果 Now you have 2.0000000000000004 problems.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3. 匯入名(Exported names) 範例程式碼 package main import (  ...

Linux 桌面環境

當我們啟動電腦進入作業系統後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啟動畫面,接著會來到登入管理畫面,請用戶輸入帳號密碼,驗證無誤後便會登入你的桌面環境。 為什麼要稱作桌面環境呢?因為起先電腦的使用環境即是仿效日常工作時所用的「桌面」,桌面上可以擺放常用或想處理的東西,像是常用的程式、想工作的文件等。為了方便工作,也設計了可以隨時切換程式的工作列。另外還有通知系統狀態,或是程式狀態的系統匣,程式們會縮成小圖示擺放其中,平時隱藏起來,等候使用者有空時點按取得訊息或處理。 桌面環境除了具備基本的視窗管理功能、基本介面操作之外,還提供各種易用程式方便使用者工作,例如檔案瀏覽器、文字處理器、圖片檢視器、音樂播放器、網頁瀏覽器、郵件閱讀器、行事曆... 等,幾乎已可應付日常生活之用。 但近來桌面環境的典範已開始移轉,各家桌面環境的設計者與開發者大多重新思索桌面環境的未來,試圖重新定義桌面環境的使用體驗。當然,有人思想前衛,也有人想維持穩定,還有人試著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。 GNOME GNOME 全名 GNU Network Object Model Environment,GNU 網路物件模型環境。GNOME 3 的設計相當新穎,頗有向平板靠攏的意味,但在一般電腦上使用仍又不失易用性與可用性。 GNOME 3 的設計大量參考各種常見的使用介面,因此能從中學習經典與精良之處,並開創出自己的路來。GNOME 3 以專注眼前不干擾工作、輕鬆概覽系統發生的大小事為理念,設計出獨具的 GNOME Shell 操作方式。平時畫面上方有一道橫列,正中央是目前的日期時間,點按下去可以看到最近的行事曆,而行事曆和 GNOME 中 evolution 程式的行事曆相整合,最右方是各式常駐程式圖示,像是輸入法、無障礙輔助科技、音量、藍牙、網路、使用者選單等,方便使用者更動相關設定。此外,所有與通知相關的功能皆整合在畫面右下方的熱角中,像是 empathy 即時通訊程式中從其他人傳來的訊息、可卸除裝置的插入提示、Rythmbox 的播放提示等,平時隱藏起來,只在事件發生時才彈出提示一段時間,若之後想再觀看訊息,只要讓滑鼠游標向右下方的熱角撞擊,就能快速一覽系統通知。 使用者選單也與 GNOME 中的 empathy 即時通訊程式相整合,可以設定是否上線;而也可設定是否彈出顯示 GNOME 的任...